近年來,義城街道聚焦新時代黨員教育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根據不同領域、不同類別、不同年齡黨員特點,定向管理、精準施策,做好黨員分類管理,推動黨員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目標式管理,讓在職黨員有責。結合群眾需求、黨員從業狀況、優勢特征,按需設置黨員先鋒崗,搭建作用發揮平臺,讓在職黨員“有崗有責、有責有為”。在職黨員深入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在重點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培育孵化“夕陽紅”志愿服務隊、“紅大姐”志愿服務隊等,常態化開展文明創建、便民服務、愛心護學、女性賦能等項目,受益居民近15000人次。整合下沉黨員、轄區單位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力量,創新“共建資源+黨員志愿者+困難群體”模式,推出“義守望·城相助”慈善綜合體、“益汪情深”公益基金等,開展低保困難救助、空巢獨居老人幫扶,目前已精準幫扶救助800余人。
幫扶式管理,讓老弱黨員有助。針對部分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的黨員,定期開展“黨員家訪”、“上門送學”等活動,力求黨員學習“不打烊”、理論武裝“不斷檔”。用老百姓聽得懂的“家鄉語”“大白話”講解黨的最新政策理論,幫助黨員加強理論學習,讓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黨員學習不掉隊,確保年老體弱黨員理論學習有人組織、有人負責。結合“七一”、兩節等重大節日,開展“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和走訪慰問活動,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密切關注高齡、重病、失能失獨、獨居、家庭負擔重的離退休干部,提供精準化、親情化服務。
跟蹤式管理,讓流動黨員有家。堅持黨員住到哪里,對黨員的服務、教育和管理就延伸到哪里。積極探索拆遷未安置黨員雙向管理模式,通過加強與租住地各級黨組織的溝通和聯系,構建形成“資源共享、組織共建、活動共抓、作用共促”的雙向管理模式,著力破解“兩頭管不到”“放風箏”的黨員管理服務難題。建立流動黨員動態管理機制,依托學習強國APP、流動黨員微信群、先鋒平臺、遠程教育等陣地,及時推送時事政策、黨務知識、教育課件等學習資料,發布“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安排,引導流動黨員在線參加組織生活,確保黨員“流動”不“流學”、“遠行”不“斷線”。(文:朱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