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城街道針對不同黨員群體的參學能力、參學條件、參學需求,豐富理論學習方式,開設理論學習“四種課堂”,推動黨員干部學習落到實處。
“陣地課堂”讓理論深入人心。充分發揮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主陣地作用,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原則,針對性的制定理論學習計劃。通過開展黨員大會、黨課和主題黨日活動,采取視頻授課、集中學習、參觀學習等方式,組織在村黨員開展理論學習和學習討論。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拓展延伸志愿服務、聯系群眾進行結對幫扶、關愛困難群體等活動內容,積極參與收集整理民生實事,全面協調各部門、各單位。小問題則邀請人大代表、老黨員、老干部、群眾代表、物業代表等組成“議事會”,讓群眾參與進來,全程監督事情解決的全程。
“送學課堂”讓知識進入家門。充分發揮“紅紙鳶”黨建品牌作用,讓黨員在居住地就近學習教育,建立起學習教育聯做、組織生活聯過、黨員積分聯通的“三聯”機制,強化對流動黨員的聯系、教育和服務管理。針對部分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的黨員,定期開展“黨員家訪”、“上門送學”等活動,力求黨員學習“不打烊”、理論武裝“不斷檔”。用老百姓聽得懂的“家鄉語”“大白話”講解黨的最新政策理論,幫助黨員加強理論學習,讓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黨員學習不掉隊,確保年老體弱黨員理論學習有人組織、有人負責。
“名師課堂”讓黨員共享資源。邀請省委講師團宣講專家等老師,圍繞開展主題教育、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等方面,開展“舉旗幟·送理論”主題演講宣講活動,增強群眾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團結引領廣大黨員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在“一方隸屬,多方管理”原則指導下,“匠心先鋒”黨建聯盟還邀請來自方興大道下穿上海路項目部、中鐵璟和園項目部的流動黨員來到現場學習,共享優質資源。在“同學習、同活動、同服務”中,流動黨員融入義城、服務義城的信念得到增強。
“實踐課堂”讓黨員學以致用。堅持開門搞教育,義城街道把學習研討同研究解決面臨的緊迫問題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體現到提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上來,將學習教育與推進街道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在維護安全、服務發展、保障民生、深化改革、建強隊伍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工作。積極組織黨員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包公園等紅色教育基地,通過“實地走”“現場聽”“實物看”的方式,打造“沉浸式”學習體驗,推動學思踐悟,切實把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民生的根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