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區基礎設施的不斷老化,停車、衛生、安全等各類矛盾糾紛逐漸增多,影響小區的安定和諧。清楓網格黨總支立足矛盾化解,通過建隊伍、建機制,搭建議事協商平臺,助推問題真解決、有成效。
建隊伍強力量,聚民智議民事。以書記項目為抓手,做實做優隊伍建設,建立由小區黨支部、志愿巡查隊、紅色小管家、物業組成的社區治理隊伍。網格黨總支注重黨員作用發揮,引導“三在黨員”、紅色小管家成立清華園“愛之家”巡查隊、楓丹園“雙日說事”組,不斷充實服務力量。同時,依托黨群家訪,挖掘有專業特長的協商能人,孵化培育議事協商團隊,助推居民事居民議。目前,47名黨員志愿者在小區常態開展巡查、勸導、協商等服務,形成了共議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建機制強服務,解難題見實效。機制規范,服務才能高質高效。在現有服務的基礎上,清楓網格黨總支強化機制完善。一是建常態服務機制,改“隨機巡”、“有時間議”為“半月巡查”、“雙日說事”,通過每月兩次的巡查,每周兩次的“說事”,助推服務常態化,不斷強化居民對服務的知曉度和參與度;二是建問題處理閉環機制,引導巡查隊、說事組通過常態服務進行問題梳理形成問題簡報,推動物業跟進處理逐條反饋,實行常態問題一月一議,急難問題隨時議。最終形成問題記錄、問題上報、處理反饋、議事協商、跟進監督“五環”相扣的閉環問題處理模式,進一步提升了議事協商的質效。一年來,72期簡報中的216條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問題處理見了成效,為民服務見了實效。
建平臺強品牌,提質效促長效。依托“楓尚聯盟”成員單位濱湖派出所、律師事務所等法治力量,激發“金點子”議事堂等民間公益力量,打造“楓尚調解”治理品牌,引入警員、律師等專業人員開展議事協商、糾紛調解、法治宣傳工作,與居民面對面說矛盾、解難題,真正讓議事協商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同時,充分運用居民交流群、包河大共治、小微權力等平臺全方位掌握群眾所需,討論協商議題,鼓勵居民主動發聲。并建立問題、任務、措施、責任“四清單”,及時向群眾反饋辦理進度,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以高質高效的協商議事助推基層治理的常態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