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瑞園黨委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聚焦社區治理難題,在組織建設、居民自治、服務群眾、文化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創新打造“四鄰驛站”,著力凝聚治理向心力,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聚鄰“連心站”,構建“零距離”黨群關系。延伸組織“末梢”。按照“地域相鄰、方便管理、便于服務”原則,瑞園黨委劃分為2個片區黨委,6個網格黨支部,建立50個樓棟黨小組,不斷優化“瑞園黨委-小區黨委-網格黨支部”紅色主軸,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激活黨員“細胞”。制定瑞園居民區“兩委”進小區職責分工,推行“兩委”進小區駐點辦公,推動干部下沉小區、服務前移,零距離了解民情民意,實打實解決居民所憂所盼,將基層矛盾和問題協商解決在一線,提高基層治理和為民服務水平,結合“三亮一樹”和公開承諾踐諾活動,推動黨員帶頭發展、帶頭服務。傳承紅色“基因”。整合轄區黨員、干部、志愿者等力量,打造紅色宣講小隊1支,依托社區理論宣講、紅色教育基地等線下平臺和樓棟微信群等線上媒介,開展各類紅色教育10次,教育覆蓋5000余人。
睦鄰“議事站”,推進“零盲點”樓棟治理。暢通民意反映渠道。線下搭建“黨群服務驛站”“六情大走訪”等民意收集平臺,由瑞園“兩委”開展民意收集35次,定期梳理匯總樓棟微信群居民的意見建議,廣泛征集民意320余條,全面掌握居民所需、匯聚居民智慧。議定治理制度。以“協商議事廳”為依托,組織瑞園“兩委”、物業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代表召開議事會5次、居民代表會15次,結合公共秩序、風俗習慣等情況制定物業管理委員會工作職責、瑞園小區公共收益資金專用賬戶管理協議、居民公約等自治章程。化解治理難題。結合“協商議事廳”“雙提升工作例會”,健全問題收集、協商議事、分辦落實、監督反饋等議事機制,協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9件,化解矛盾糾紛100余起。
便鄰“服務站”,提供“零障礙”暖心幫辦。鄰里互辦。將居民自治與網格化管理有機融合,積極動員社區黨員骨干,形成一支由轄區紅色小管家、黨員志愿者、樓棟黨小組長、居民骨干組成的“暖陽”志愿服務隊,重點為轄區特殊困難群體提供精神陪伴、清潔衛生、代繳代辦等服務,截至目前,暖陽志愿服務隊共建立老年人《個人檔案》45份,形成服務記錄173份,走訪高齡、孤寡、重殘等老年人511人次。企業幫辦。共建單位常態化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結對幫扶、聯系服務群眾等活動。涉及義診、公益理發、法律咨詢等多個方面,同時注重收集居民的個性需求,挖掘居民的微心愿。截至目前,組織轄區志愿者及共駐共建單位結對幫扶轄區內特殊群體200余人次,開展老年人健康知識講座、義診、文藝匯演、消防安全進社區等便民志愿服務及文化藝術活動50余次。
樂鄰“活動站”,營造“零隔閡”和美氛圍。文體娛樂活動。按照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工作思路,整合瑞園睦鄰生活館3樓的活動陣地,開設方興社區老年學校分校點、四點半小課堂、棋牌室、廬劇放映室等文體活場地,成立各類文娛隊伍6支,利用端午、中秋等節假日開展“猜燈謎”“游園會”播放紅色電影等文化活動10場次,活動覆蓋近萬人。典型選樹活動。民主評議黨員測評和黨組織審查方式,開展“優秀黨員”表彰活動1次,頒發榮譽證書67份。通過社區宣傳欄、微信群等媒介,廣泛推介當選的2位“包河好人”先進事跡,激勵群眾學習榜樣、爭做榜樣,營造崇尚先進的濃厚氛圍。(撰稿:付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