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荷社區積極探索流動黨員隊伍教育管理新途徑、新方法,通過“線上+線下”雙模式,確保流動黨員流出有向、流出有學、流出有為,全面推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提質增效。
流出有向,動態追蹤管理。以小區(片區)、商圈樓宇、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為重點進行“拉網式”走訪調研,通過入戶查、電話訪、微信找等方式對流動黨員逐一梳理,并按照流動類型、流動原因、人員類別、流出地信息、流入地信息、工作單位及職務等類別建立流動黨員個人信息臺賬,根據流動黨員的情況變化進行及時調整,做到對流動黨員的動態化掌握。同時安排黨建聯絡員、黨支部班子成員等人定期與流動黨員聯系,實時了解思想動態、掌握流動新動向。
流出有學,靈活教學管理。推行“把支部建在網上,把黨員聯在線上”模式,各支部建立流動黨員微信交流群,每月定期向流動黨員微信群發送精品課程,通過“群聊天、群討論”形式分享學習心得,滿足流動黨員自主學習的需求。線下結合假期流動黨員返鄉,組織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觀看紅色影視電教片,確保流動黨員確保學習不脫節、思想不掉隊,增強流動黨員的黨性觀念,全面推動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提質增效。
流出有為,做好服務管理。利用流動黨員返鄉契機,充分發揮流動黨員消息廣、經驗足、資源豐富的優勢,邀請在外流動黨員開展座談會,與所在小區支部的黨員分享在外地的感受,聽取外地在小區治理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為小區建設提供意見建議,提高流動黨員凝聚力,將流動黨員從管理服務對象轉變成小區治理新力量。同時,以社區小管家、紅色小管家、物業力量為主,聯合黨員志愿者、熱心群眾常態開展走訪慰問行動,主動關心流動黨員的生活、工作情況,認真傾聽需求并幫助解決就近參加組織生活、就近實現就業等問題,讓流動黨員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撰稿:汪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