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包公街道蕪湖東路社區黨委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以服務轄區居民為主線,積極打造“梧桐雨”百姓評理說事點,探索通過“黨建+調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精準化解社區治理難點,推動社區治理水平全面升級。
搭建“百姓說事點”,打造“一站式”矛盾化解平臺。持續深化黨建工作和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矛盾糾紛化解中的主導作用,依托“‘蕪’比同心”區域化黨建聯盟品牌,打造“梧桐雨”百姓評理說事點,實現協調聯動、多元配合,構建“一站式”矛盾化解平臺。2023年以來,“梧桐雨”百姓評理說事點開展人民調解活動65次,成功處理矛盾糾紛30余件,矛盾化解率100%,參與協商議事人數達200余人次。有效解決了電梯安全隱患、小區水表出戶、路燈、監控、圍墻修繕等矛盾點,協助收繳業主拖欠物業費用37萬余元,幫助小區居民順利完成物業公司更換等一系列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發掘“人民調解員”,組建“多元化”先鋒調解隊伍。為充分發揮“梧桐雨”百姓評理說事點在矛盾糾紛化解中的作用,社區黨委最大限度整合基層服務管理資源,打造由小區物業+小管家+人民調解員+社區律師+義警隊等組成的“1+N”群防群治隊伍,將各類矛盾糾紛消除、化解在萌芽狀態,實現服務群眾“面對面”。針對矛盾糾紛逐漸呈現多元化、訴求復雜化、類型多樣化等特點,把基層黨組織作為化解矛盾糾紛的“紅色引擎”,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全覆蓋網格體系,成立由社區黨員干部組成的工作隊伍,將調解服務觸角延伸至基層“神經末梢”,零距離傾聽群眾心聲,真正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聚焦“網格化治理”,建立“全閉環”矛盾調處機制。以“網格化治理”為抓手,合理劃分“紅色網格”8個,充分發揮網格調解員“人熟地熟”優勢,及時跟蹤、對接鄰里間的“小事”“難事”“煩心事”,堅持“一事一議”,將各類矛盾糾紛消除和化解在萌芽狀態。建立矛盾調處“個案+共性”分析研判制度,通過每周一次的警民懇談會,梳理整合矛盾點,強化矛盾糾紛預警機制。積極推進長效化解機制建設,鼓勵黨員群眾參與矛盾調解,切實發揮“黨建+人民調解”模式職能優勢,推動實現早排查、早發現、早處置、早化解,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構建和諧穩定社區環境。(撰稿:杜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