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包公街道軍區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打造有扎實黨建基礎、有鮮明自身特色、有突出創新亮點、有服務群眾成效的“斛兵塘畔映初心”黨建品牌,探索形成了“治理鏈+服務鏈+保障鏈”的基層治理工作法,為實現基層善治提供了新思路、新維度。
組織融通,夯實基層堡壘“治理鏈”。圍繞“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小區、難事不出社區”這一工作主線,不斷探索“黨建+網格化”建設模式,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建立“社區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階梯管理模式,通過做活治理、做細服務、做牢基礎,將黨組織觸角延伸到每個樓棟。今年以來,開展“聽民聲、匯民智、暖民心”入戶走訪活動67次,充分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走出百姓“幸福感”。
整合力量,凝心聚力拓寬“服務鏈”。積極構建“兩委干部、物業聯動、黨群參與、齊抓共管”的基層管理服務體系,實時收集居民情況,點對點、面對面地為群眾提供服務,做到滿足居民訴求精準快速,排除安全隱患及時有效。搭建協商議事平臺,構建“網格調解+小區議事+社區協商”的三級議事機制,整合網格員、紅色小管家、小區樓棟長、居民志愿者等力量廣泛參與,多渠道收集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2024年已收集民生訴求24條,解決群眾煩心事18件,排查矛盾糾紛15余起,化解12起。
統籌資源,搭建平臺升級“保障鏈”。堅持黨建引領,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創新“黨建+志愿服務”模式,組建以黨員為骨干的黨員志愿服務隊,打造志愿服務隊品牌,開展專業化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探索創新黨建活動形式,發揮黨員引領作用,激活治理紅色細胞。組建“黃國蓉”、“富金商圈微光”等志愿服務隊伍,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三大重點群體,從破解難事入手,搜集信息及時反饋,建立閉環處置機制。今年以來,已組織開展助老送服務、助學送愛心、助困送溫暖等志愿者服務活動20余次,受益居民60余人。(撰稿:徐阿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