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楓網格黨總支以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為抓手,推進黨群陣地建設,通過“能人”挖掘、樓組打造,逐漸使居民從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轉為社區治理的主動參與者,實現基層治理“鄰里大合唱”。
著力完善組織體系,夯實基層治理根基。對標五星樓組,夯實樓組陣地建設,依托現有社會組織、紅色小管家、樓棟黨小組等社會化力量,建立樓棟“能人檔案”,打造樓棟治理團隊,構建“網格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紅色小管家”的四級組織架構,不斷延伸黨組織觸角,前移服務群眾端口。并以樓組建設為抓手,實現治理隊伍的“納新”和“增能”,依托社區治理學院、“共識營”、公益坊小組活動等做好“老骨干”增能,“新骨干”賦能,進一步強化抓手意識和服務意識,提升組織能力和認同感。
著力織密紅色網格,彰顯服務群眾實效。充分發揮網格化工作的優勢,落實“1+2+N”工作機制,明確網格長、網格員職責,對轄區各網格的市長熱線、采集案件、共治熱線進行分類分析,做到“有分析、控增量、防變量”,不斷夯實社會穩定基礎,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實行網格化包聯,推進綜管、網格長、網格員、紅色小管家聯合巡查機制,建立健全“居民點單—樓組接單—網格送單”的工作流程,針對居民需求和意見,及時匯總分類,加急處置急事、難事,著力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
著力創新服務方式,破解小區治理難題。把黨群連心橋、書記項目、信訪維穩等工作與日常業務工作相融合,改“紙上寫”為“實地走”,依托大共治網格化、“一樓見”、“六情”大走訪等走到群眾中去,結合小微權力、市長熱線了解居民訴求,形成需求清單并逐一跟進落實,開展居民需要的服務、能解決問題的協商。并依托常態化的巡查、“說事”,進一步細化網格化包聯機制,明確職責,開展特殊人群包聯走訪、矛盾糾紛協商,強化居民調解隊職能,進一步亮化“楓尚調解”、“耆樂為老”等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推動共治共管。(撰稿:顏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