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濱湖世紀社區堅持以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為導向,重心下移,以基層“微治理”筑牢社會穩定“大格局”,緊緊圍繞“強制度、謀聯動、活教育”,推動治理體系貫通運行,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創新機制帶動,抓細治理著力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把“支部建到小區內”,有效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和組織協調功能。社區貫徹落實“全域提升善治包河”行動要求,在“四美一好”樓組創建的基礎上提檔升級,以“樓棟特色”為切入口,持續拓展“紅色聚力 活力樓組”內涵。同時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引導黨員到網格內報到,認領服務崗位,積極迅速開展矛盾化解等服務;培育網格群眾自治組織,構建基層社區治理新格局,發揮矛盾化解在第一線的作用。規范民主協商議事機制,打造居民“家門口”的“人人議事屋”“云享議事廳”,設立矛調大廳及糾紛調解室,發揮樓棟紅管家“黨員聯戶”制度優勢,引導社區群眾積極參與協商議事,以“業主懇談會”“廣場議事會”等多種形式協商解決轄區內社區治理、環境整治、民生服務等各類事項,切實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夯實教育建設,把穩思想方向盤。社區組建“共識營”,不斷完善黨校黨性教育的結構與功能,健全治理學院系統化培育體系,用活基層“分享師”們的治理經驗,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基層特點守正創新,發揮“草根名嘴”進行理論宣講,精心打造了“涼亭故事HUI”“青聽習語”“益企學習”等一批思政品牌,2023年以來共組織各類“面對面”理論宣講140余場,推出線上原創思政微視頻33期,構筑起網絡思政“連心橋”。社區堅持把黨員教育與抓好當前工作相結合,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成效。啟動“二次創業獻良策”“我為社區建新功”等活動,在推動發展、基層治理、服務群眾中主動作為、擔當有為,探索推廣“一樓見”工作法,多維度“知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努力用品牌“好聲音”畫出最大“同心圓”。目前社區已累計引導在職黨員開展志愿服務197人次,組織黨員建言獻策207條,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415件。
凝聚品牌資源,激發聯動新效能。社區積極鏈接轄區黨建共同體、共治理事會等單位,形成幫扶合力,緊緊圍繞“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健全完善黨委領導、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方式。聯合江浙皖社工站共建互助體系,通過多元化項目,共組公益資源聯盟、共創黨建促社建發展示范區、共研基層治理智治體系。搭建社區“未愛之家”困境兒童幫扶隊伍,積極發揮社區平臺作用,為轄區特殊兒童、困境兒童家庭送去溫暖關懷。開展“紅色聚力·搭把手暖民心”微項目創投,聚焦“重點人群、民生實事和治理短板”三大導向,通過“社區指導、共治理事會認領、專委會履職、社會組織實施、社工站督導”的工作模式,發動社會多元力量參與社區“微治理”,通過“小項目”、“小活動”撬動基層“大治理”。2023年以來社區聯動多方資源,圍繞民生實事、環境提升、協商議事、樓組自治、文明倡導、組織培育等主題,開展200多場活動,服務人群2萬多人次。(撰稿:胡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