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以四聯共建推動四微發展,把“聯”的優勢轉為為“干”的推力,做到群眾的需求在哪里,黨組織的作用就發揮到哪里,推動基層治理出實招、見實效。
資源聯享激活“微項目”。依托書記項目,發揮社區資源優勢,切實解決群眾所思所盼。堅持在“人”上下功夫,發揮“三支小管家”隊伍作用,持續開展流動黨員“雙報到、雙報告”制度,推動轄區在職黨員、“兩新”群體、志愿者等包聯入戶、履職踐諾,成為網格(小區)治理“N力量”的有力補充,著力打造一支“看得見、站得出、干得好”的志愿“先鋒隊”,不斷擴充“劉阿姨志愿服務隊”“樓棟101”“新鄉賢”“樓棟曉課堂”等基層治理隊伍力量。堅持在“事”上出實招,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推動“群眾點單、組織派單、黨員接單”常態長效,針對老年群體,鏈接社區社工站、醫院、企業等共建資源共同開展上門義診、寒冬送菜、安裝智能預警門磁、安裝水管防凍設備等活動80余場;守護群眾“菜籃子”,聯動轄區濱湖派出所及職能部門,對萬國農貿“三合一”場所、出店經營、車輛亂放等現場進行專項整治10余次,把群眾的關鍵小事辦成“暖心大事”。
物業聯動推動“微更新”。召開“黨建引領物業提升”會議,全面落實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以黨支部為紐帶,通過“紅色小管家+社工+物業”的模式,將“為民服務”的理念沉浸式融入物業管理工作。組織轄區物業企業、紅色小管家、社工站開展物業賦能行動,舉辦“小區治理合伙人”初見會,從居民的需求與關切、物業管理與服務等方面展開頭腦風暴。啟動物業經理下午茶,組織物業經理與小區居民在樓棟交流,常態化收集居民意見和建議120余條,實現小區陳舊文化廣場、破損機動車道、漏水外墻、破損電梯照明燈等“微環境”煥新升級55處,新增小區晾衣架、晾曬車棚10處,把群眾的“問題清單”轉為居民的“幸福賬單”。
黨群聯心助力“微協商”。在樓棟,實施網格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紅色小管家、物業五方聯動協商機制,發動熱心居民+信息員(協管員)+網格員等各方力量,通過“一樓見”工作法,協商化解電瓶車進樓棟、裝修擾民、樓道垃圾堆放等矛盾30余件,助推“議事在樓組、矛調在一線、互惠在社區”的民事民議格局。在社區,建設四員一律工作室、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品牌調解室在一層樓一體布局、集約辦公,集成接待群眾來訪,打破部門職能界限,聯合綜管、城管、市場監管等各類治理部門,聯動團委、婦聯、工會等群團組織,形成打通治理堵點的強大合力,協商解決違章搭建、家庭婚姻矛盾、早教機構退費等各類問題50余件。
名師聯合賦能“微宣講”。在以“講”的效果檢驗“學”的成果、“干”的結果。發揮“頭雁”作用,通過開展30余場“書記講黨課”系列活動及“頭雁課程”活動,實打實把基層治理“典型性經驗”轉化為“普遍性做法”,發揮傳幫帶作用,以實干擔當中解難題、答好題。組織43家單位黨組織舉辦黨建共同體“聯學聯講”、推出“精品黨課一刻鐘”活動,推動新思想在社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發揮“名師”作用,邀請黨建共建單位名師名嘴、區級單位業務骨干重點圍繞政治理論、黨務知識、履職盡責能力開展培訓宣講,為黨員干部思想“充電補鈣”。發揮“先鋒”作用,組織圓夢百姓宣講團進小區、進公園、進樓棟宣講,開展“涼亭故事HUI”“鄉賢講故事”“樓棟曉課堂”等活動28場,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基層。發揮“榜樣”作用,通過開展“樓棟黨小組長紅色故事會”,用身邊的榜樣故事打動身邊人,傳播身邊榜樣的價值觀,激發黨員群眾“學榜樣,做榜樣”的熱情,今年以來,共組織開展樓棟“紅色故事會”40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