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感,義城街道迎淮社區積極落實社區“兩委”成員進駐小區辦公,廣泛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貼近群眾傾聽民情,駐足一線化解民憂,以“微治理”帶動基層“大民生”。
下沉辦公,化“被動”為“主動”。迎淮社區黨委主動“吹哨”,優化基層黨委帶隊服務機制,督促調度初心、潤心、暖心、凝心、同心五個片區黨支部深入分管網格、走進居民小區,由社區“兩委”任書記(網格長),落實第一責任人制度,配備5位專職網格員、20余名紅色小管家、30余位居民骨干。充分發揮樓棟黨小組、紅色小管家、紅大姐、社區志愿者等隊伍作用,“兩委”成員搖身一變化身小區“管家”,常態化一線辦公,主動參與小區日常治理事項,結合開展政策宣傳、隱患排查、矛盾調解、知識科普、平安建設等各項民生事務,推動物業管理、居民服務等工作精準化、精確化、精細化。
多元聯動,助“難事”變“實事”。“兩委”成員深入小區后,在樓棟公示欄內張貼公布小區黨支部書記、樓棟黨小組長、紅色小管家、物業管家等聯系方式和基本職責,讓居民遇難題、遇難事時能夠第一時間求助,確保居民有所依、群眾有所靠。同時,定期開展“網格叩門入戶”“迎鄰議事會”“六情大走訪”等系列活動,收集民情民意,物業樓長、網格長、紅色小管家將居民群眾反映的難點問題進行詳細記錄,建立問題清單臺賬,分批分類交付辦結,聯合共建單位、職能部門協調解決,力爭做到“事事有答復,件件能落實”。同時充分利用居民文化廣場、四員一律工作站、物業調解室、黨群驛站等基層陣地,定期舉辦鄰里懇談會、議事會等活動,邀請物業代表、居民代表參與討論小區管理事務,鏈接起社區、物業、居民三位一體的“同心索”,助推深化彼此之間的理解與信任,暢通社情民意溝通渠道,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完善機制,促“勢態”成“常態”。全面推行社區“兩委”班子成員進小區駐點辦公,聯動多方共建資源開展常態化協商議事,形成小區治理問題“一條龍”解決方案。自“兩委進小區”活動開展以來,迎淮社區累計通過各類渠道收集群眾需求近30條,解決轄區居民小區缺少非機動車停車棚、老舊垃圾池改造、小區出入口道閘改造、樓棟入戶門電路老化、鄰里家庭矛盾糾紛等為民實事20余件。穩步解決民生問題的同時,結合紅領先鋒、黨員報到等活動,補齊黨組織隊伍能力短板,建強基層社區黨組織,推動各方資源力量向小區治理端延伸,形成“居民點單、支部接單、共議評單”的治理鏈條,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縱深化、立體化、常態化。(張慶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