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施詠康緊張工作一天,這是他正月初二以來連續戰“疫”的第15天,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上午,深入城中村、居民小區督導疫情防控工作,下午與同事研究制定激勵引導基層黨員干部和醫務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線擔當作為的若干措施,晚上六點多,還在電話協調民營企業為疫情防控捐資捐款捐物事項,當晚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47歲的施詠康,殉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
合肥市包河區內匯集了合肥高鐵南站、合肥汽車客運南站、軌道交通1號線等密集,擁有全市最密集的商業開發小區、中小學,是全省人口重要“流入地”,對全區黨員干部來說,疫情防控壓力前所未有。
面對疫情“大考”,連日來,廣大干部群眾盡銳出戰,沖在防控最前線,施詠康正是其中一位。
1次全省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2次區級疫情防控工作專題調度會,3次部署區委組織“戰疫情?組工在行動”工作,近50次督查和“暗訪”……翻開施詠康的防疫工作日志,足跡遍布包聯轄區居民小區、農貿市場、商家超市等防疫重點區域。自1月26日起,施詠康的工作始終處于“飽和”狀態,時間和身影都留在了戰“疫”一線。
社區疫情防控至為重要,為守好“社區、小區”這個疫情防控第一線,包河區實行“四級網格”防控機制,全區分成15個街鎮級網格,由一位區領導包保負責。施詠康包聯的常青街道,轄區內商住小區、老舊小區、回遷小區、城中村、單位自管小區五種類型并存,且城中村、老舊小區以及單位自管小區數量多,基礎條件差,缺少專業化的物業管理,封閉化管理的硬件差,讓這里成為疫情防控的“薄弱鏈”。
城中村流動人口如何做好活動軌跡摸排登記;敞開式的環境在什么地方設卡點效果最好;怎樣最大程度調動街鎮、村居黨員干部防疫積極性……施詠康每天都要深入村居督導,協調解決問題。就這樣,施詠康一遍又一遍地深入常青街道,到2月9日上午,他正好完成了對常青街道所有村居、農貿市場、商業街區、宗教點的明察暗訪。
“他經常不打招呼就跑到街道來,直插現場,督導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昨天上午,還自己跑了好幾個村居。”2月10日,包河區常青街道黨工委書記沈常青幾度哽咽,他到現在都不相信,頭天上午才到身邊“暗訪”的人,怎么突然就沒了。
“防疫是場人民戰爭,這時候必須發揮各級黨組織的基層戰斗堡壘作用,在防疫第一線檢驗黨員干部的黨性。”施詠康多次對下屬和街鎮的同志說,“越是打硬仗的時候,越是要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做好自己事”。
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
15天來,包河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先法與施詠康朝夕相處,一同戰“疫”,“他真的是個不會退縮、不會‘偷懶’的干部,總是一刻不怠、一處不漏。”
2月4日,常青街道東航銀燕小區報告一名密切接觸者。得知情況后,施詠康沒有片刻遲疑,立即趕赴現場,詳查隔離措施,督導安全防護落實,事無巨細。臨走,還不忘叮囑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者“一定要注意自身防護”。
“您不怕嗎?沖這么快!”身邊同事問,“怕?如果我們都因為怕而不去,那還有誰會去呢?越是危難時刻,越要挺身而出。”施詠康堅定地說。轉身,他又帶著督導小組成員奔向了下一個疫情防控現場。
“黨員干部要到社區防疫一線去!”作為組織部長,施詠康不僅帶頭沖在一線,以實際行動率先示范,更積極組織動員包河區1100多個黨組織、3.16萬名黨員挺身而出,以“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先鋒行動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2月9日上午10:40,在督查暗訪完常青街道后,施詠康對同事說:“走,還有點時間,我們再去望湖街道看看,現在只有望湖沒去了。”在走訪完望湖街道之后,施詠康完成了對包河區所有街道和大社區的走訪慰問。
他,用15天的堅守,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